剪舌系带,口肌训练,大量追问……这些语言训练,都在让娃白受罪?
美国精神病学协会在2013年发布的《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(第5版)》中,已经明确把语言障碍从自闭症核心症状中剔除,也就是说,语言发育晚已经不是自闭症诊断的必须条件。
但据不完全统计,自闭症孩子中大概有25%至50%的孩子,一直都没有发展出说话的能力。
对无口语重度自闭症儿童而言,因为其表达方式,只有主要照顾者或最亲密的家人才能了解,换一个情境便无法沟通,往往会产生情绪和行为问题。
因此,孩子的语言能力是家长颇为关心的问题,而很多的新手家长,在刚发现孩子出现语言交流障碍时,一般会有以下困惑:“家里的多语言环境会影响孩子说话吗?”“孩子说话不清楚是舌系带有问题?”“做了口肌训练,孩子就会说话了?”......为帮助家长解决自闭症孩子各式各样的言语问题,“大米和小米”将在【自闭症干预的那些事】专栏中,推出语言训练专题。
专题的第一篇文章,便是由大米和小米ST学科主管林毓颖,详细讲解儿童语言发展的8大误区。
儿童语言发展的8大误区
信息爆炸时代,为了学习更多育儿知识,家长们会关注很多育儿类微信公众号,加入很多社群。
但据我这些年,对语言治疗信息平台的观察和追踪,发现网络流传的一些说法并非完全正确和科学,也让家长产生不少疑惑。
接下来,我将对儿童语言发展常见的8大认知误区分析解答——
说法1
家里的多语言环境
如果家里是一个多语言环境,在孩子成长过程中,大脑需要用来处理2种或2种以上的语言系统。与只用单一语言学习沟通的孩子相比,他们需要较长时间适应。
实际上,即使是2岁以下的孩子,也具备学习不同语言的能力。他们在多语言环境中学习词汇的速度较慢。但随着孩子长大,到了上学年龄,他们的语言能力会跟上普通同龄孩子。
(相关阅读:家庭多语环境,会不会影响孩子学说话?)
说法2
会追赶上同龄儿童的语言能力
语言能力包括听、说、读、写。随着年龄的增长,有些“迟语儿”(晚开口说话的儿童)的口语理解或表达能力,有可能会赶上同龄儿童,但他们日后可能会出现一些读写困难。
研究显示,40%至50%的“迟语儿”,无法随着年龄增长,追赶上同龄儿童的语言能力。
值得注意的是,对于晚开口说话的孩子,家长在提升孩子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的同时,也应该多为孩子日后的读写学习做准备,比如多听押韵儿歌、共读绘本等。
说法3
导致孩子说话不清楚
人们学习说话时,通常以本民族或本地区人的口音为基础。一个人出生或生活的区域不同,他们的语言和口音也会有所不同。
比如,同一个词,一个人的发音,与来自另一个民族或地区人的发音会不一样。
通常来说,在言语治疗的领域,如果孩子说话不清楚,我们会认为他们存在构音或音韵障碍。但口音不会让孩子出现构音或音韵障碍,也不会导致孩子说话不清楚。
不过,语言治疗师在评估孩子是否存在构音或音韵障碍时,通常会考量到文化差异,比如孩子说话是否带有方言口音。
打个比方,在台湾,我们对应该孩子发卷舌音/zh//ch//sh/时,不卷舌的情形,一般不会干预。
因为多数台湾人的卷舌音都存在这种情况,且不会影响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效率。所以,这属于文化差异,而非构音或音韵障碍。
说法4
剪了舌系带,孩子说话就清楚了
舌系带,俗称舌筋,即孩子张开口翘起舌头时,在舌和口底之间的一薄条状组织。
如果孩子说话不清楚,我们会认为他们存在构音异常或构音音韵障碍。研究显示,95%的构音异常和舌系带没有关联。
因此,如果孩子的进食功能没有显著异常,且舌头能够碰触到下嘴唇内侧,但说话仍有不清楚情况时,家长应该寻求语言治疗师的协助,找出孩子说话不清楚的可能性原因,尽早开始干预。
说法5
每个孩子的情形各不相同,需要语言治疗师评估后,才能知道孩子是否需要做口肌训练。
比如,孩子2岁时还总是流口水,吃完东西还满口残渣等,我们才考虑给孩子做口肌训练。
(相关阅读:“我家孩子还不会说话,他们说只做口肌训练就可以了”)
如果孩子单纯不会说话,或者说话不清楚,不一定需要做口肌训练。
说法6
“妈妈语”的意思是,面对一个牙牙学语的孩子,大人说话时会放慢语速,提高音调和声调,重复同样的字词,且通常伴随夸张的面部表情。
使不使用“妈妈语”和孩子说话,除了要考量孩子当下语言发展阶段之外,还需考虑沟通环境的自然度。
对于2岁以下的孩子,我们鼓励家长使用妈妈语。
因为较慢的语速、较高的音调、变化多样的语调,以及正向的表情和互动气氛,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些非语言线索,帮助孩子了解大人在说什么。
一般来说,孩子0-2岁是家长使用“妈妈语”的高峰期。当孩子超过2岁,家长自然而然会使用正常的口语表达形式,和孩子沟通说话。
设想,面对一个3岁的孩子,我们家长仍使用“妈妈语”和孩子沟通。比如,“你看!狗狗!”,“要不要杯杯呀?”,“要不要喝水水?”……这样的对话显然不自然和不恰当。
说法7
电报式语言一般由一个词或两三个词代替一个句子表达意思,属于非完整句式。
举个例子,“你看,那里有狗狗!”这是一个完整的句式。而电报式语言的说法是,“那里,狗狗!”
实际上,电报式语言不利于孩子学习和使用正确的语法,也会让他们在理解词汇上更加困难。
比如,桌面上有两个盘子,妈妈和宝宝说,“帮我把那个铁的盘子拿过来。”假设宝宝知道其中一个盘子是红色的,他就会拿另一个盘子给妈妈。
虽然他可能会误以为“铁”是一种颜色,但这样的策略能够帮助孩子学习新的词汇。
如果我们把句法全部简化,只用词汇和孩子沟通,孩子较难根据句子的上下文脉络,推断学习新词汇的意义,也很难正确学会一个完整和复杂的句式。
因此,在和孩子说话时,我们应尽量使用不同的句式、多样的语言。
说法8
很多家长会误以为,想让孩子说话,就是不断问他问题。其实这可能会让孩子倍感压力。
有的孩子由于听不懂问题,而被家长贴上不听话的标签。
有的孩子可能不喜欢一直被要求,觉得问题无趣或想逃避困难,而不肯给予家长回应,出现负面情绪等反效果。
因此,与其不停地问孩子问题,家长首先需要了解孩子的语言能力,与孩子建立一个平等的关系,并主动评论或谈论一些与孩子生活相关的事物,来让孩子喜欢开口说话。
每个孩子的发育情况不一,语言发展程度也各不相同。
面对各种各样的语言问题,有哪些针对性的语言训练方法?什么样的方法才符合孩子的实际情况?大米和小米后续文章将为你一一解答!
参考文献:《中国自闭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》
【自闭症干预那些事】专栏往期文章:
在孩子的语言训练中
你曾走入过哪些误区?
欢迎留言评论~
图片 l 千库网 内容顾问 l 孙旭阳